摩尔肥肥小花兔和普通兔子有什么区别


摩尔肥肥小花兔和普通兔子有什么区别

文章插图
傣族是云南独有民族之一,全省傣族人口有110.67万人(1998年统计数),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8.35% 。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傣族有1142139万人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西部和南部边疆,主要聚居区有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临沧、澜沧、新平、元江、元阳、金平、华坪、大姚、禄劝、景东、景谷、普洱、思茅、腾冲、龙陵、沧源、江城、河口、西盟等30多个县也有傣族散居或杂居 。
傣族村寨多分布在肥沃的河谷平坝 。比较大的坝子有景洪、勐笼、勐遮、勐罕、勐海、芒市、陇川、干崖、勐卯、遮放等 。这些坝子海拔均在500—1300米之间,地势较低,灌溉便利,宜于种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 。土壤多红壤土、棕壤土、黄壤土;气候属于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在21℃左右;终年不下雪,仅有轻霜期30余天;雨量充沛 。年降雨量一般在1000—1700毫米之间,多集中在5月—10月,全年无四季之分,只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 。
傣族聚居地区山川秀丽,资源丰富,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人所共知,森林覆盖率占全州面积的57.14%,德宏州森林覆差率占全州面积的46.02% 。森林中楠木、柚木、黄栗、恍榔、松、杉、柏、桧等名贵木材,随处皆有 。傣家人喜植大青树、贝叶树、菩提树、摈榔树、椰子树、芒果树、牛心果、缅桂花、竹和黑心树(薪柴)于庭园四周,使傣族村寨成为名符其实的花果园 。此外,荔枝、龙眼、柑、橘、杨梅、橄榄、柠檬、西瓜、香蕉、菠萝等水果种类繁多;天冬、乳香、红花、砂仁、野三七、龙胆草等名贵药材享誉中外 。西双版纳还是亚洲大叶种茶的原生地,是驰誉中外的“普洱茶”的主要产地 。铜、铁、金、银、镍、铅、锡、水银等矿藏资源很早以来就被傣族人民发现利用 。德宏还盛产宝石、玉石、绿柱石和水晶等特种工业原料 。
【摩尔肥肥小花兔和普通兔子有什么区别】西双版纳是我国境内有野象出没的地区,有250余种动物生活在这里,珍贵的有虎、豹、熊、麂、飞龙、穿山甲、长臂猿、金丝猴、独角犀牛、白鹇鸟、长嘴犀鸟、双角犀鸟、孔雀等等 。
傣族属于古代越人族属,秦汉时期,傣族先民被称为“滇越”和“掸”,并建立了已知的第一个政治组织“掸国”,公元1世纪掸人进入阶级社会,掸国首领被汉王朝封为“汉大都尉” 。唐宋时期,傣族先民因有饰齿文身习俗,被称为“黑齿蛮”、“金齿蛮”、“银齿蛮”、“绣脚蛮”、“绣面蛮”、“茫蛮”、“白衣”等等 。明清时期,傣族被称为“百夷”、 “佰夷”、“焚夷”、“摆夷”、“摆衣” 。随着元朝云南行中书省的建立,傣族区域继续纳入中原王朝行政系统 。元代将德宏及其邻近地区立为金齿宣抚司,分置六路总管府;西双版纳境建彻里总管府 。明代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土司制度,傣族地区都分别建置土司,任命傣族头领为世袭土司 。确立了傣族封建领主制的地方统治政权,傣族社会普遍向封建领主制发展 。
1949年以前,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一直保留着比较完整的封建领主制经济形态;散居在元江、新平、景谷等地的傣族,由于受汉族的影响,特别是清代推行“改土归流”后,他们较快地进入了地主经济阶段;而德宏及孟连、耿马等大部分傣族地区则处于封建领主经济向地主经济的过渡阶段 。1950年,傣族地区获得解放 。1951年云南省内地傣族地区完成土地改革 。1953年1月24日和7月24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先后建立 。1955年、1956年德宏、西双版纳完成和平协商土地改革,至60年代初,整个傣族地区平稳地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1954年—1985年,云南省先后建立了傣族和其他民族共同实行区域自治的孟连、耿马、元江、新平、景谷、双江7个自治县,90%以上的傣族地区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 。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帮助下,傣族地区的橡胶、茶叶、甘蔗、南药等热带经济作物优势和沿边区位优势初步得到发挥,先后建立了采矿、机械、电力、化学、陶瓷、皮革、造纸、制盐、食品、加工、制茶、榨糖、制胶等现代工矿企业,促进了傣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边境贸易迅速发展 。
傣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 。傣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主要有西双版纳的傣□语和德宏的傣纳语两个方言区 。傣文是一种拼音文字,有傣□文(西傣文)、傣纳文(德傣文)、傣绷文、金平傣文和新平傣文5种 。这些文字中较通用的是傣□文和傣纳文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实际需要和本民族人民的意愿,对这两种文字进行了改造,现称西双版纳傣文和德宏傣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