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演员马敬伯,马敬伯 刘威,马敬伯去世,马敬伯个人资料( 二 )


陶的一生坎坷、简朴而乐观
除了“诚实”,“积极”也是刘炜在谈到马敬伯大师时提到的一个词 。让刘炜感到难过的是,那些积极入党,积极参加各种体育运动的高手,却在这些运动中受到了惩罚 。“那时候轮到我师父揭发我身边的坏人了 。他老人家站起来,指着被批评的人说:‘没人知道你干的丑事’ 。但是别人让他说什么丑闻的时候,他就是不说最后是包庇坏人罪 。还有一次批判会,一个人在台上想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结果是‘雪白的’ 。我师父听了,说:‘那好,无眼无仁’ 。结果,他被指控态度不当 。这些事现在都可以当笑话讲了,但那时候,他彻底惨了 。”
文革结束后,马敬伯再次登台演出,但他在东北,相声观众不多 。到了八九十年代,演出越来越少,他的日子过得很辛苦 。刘伟回忆说,“有一次我问师父收入怎么样,他说不错 。他看到有人开企业,就去谈 。我问他愿不愿意给钱,他说是600美元 。我一听就心疼 。”刘伟还透露,师父这么多年一直住在吉林戏曲学校的宿舍里,“只有二三十平米” 。
谈师父作为老派人的谦逊
最让刘伟遗憾的是,他和师父的联系是近几年才恢复的 。“我之前一直在努力,这几年也能去拜访师父 。我的老师说我是师父最有用的弟子 。”说到师父的突然离世,刘伟几度哽咽 。“他中风过一次,腿脚不好使,但我真的以为没了 。他是我作为艺人人生中的第一个老师,我一直觉得还有很多想从他那里听到的东西,但是我再也听不到了 。”
【相声演员马敬伯,马敬伯 刘威,马敬伯去世,马敬伯个人资料】谈到马敬伯对自己的教导,刘伟承认,师父不仅教艺术,也教人做人 。“那些年,我演得不错,也有相声观众认识我,觉得有点骄傲 。我师傅见了我,对我说:‘刘伟,你现在干得不错,但你以后卖豆腐,可以比别人卖得快’ 。乍一看,我什么也没听到 。经过深思熟虑,我明白了,师父是想让我无论从事哪一行,都要好好表现,自强不息 。”刘烨也直言自己身上很多东西都是师父带的 。“我不能像某些明星一样捧着别人装牛逼 。真的不行 。因为我的主人就是这样,他有一种老派艺术家的谦逊 。”
2007年,刘炜跟随师父回到天津,在“小马师父”马志明出师50周年之际,帮助他表演相声 。他还和马志明的儿子马六甲和相声演员牟阳讲了一个新笑话 。2012年,少马先生在天津又举办了一场专场,有人在观众席上看到了刘炜 。提到这件事,刘伟说:“我是马相声的一员 。只要是关于马家的事,我知道肯定去 。”
个人经历
马敬伯(1932-2013),解放后任天津市红桥区相声队队长 。1956年底,经天津电台推荐,他赴长春参加组建吉林电台曲艺团,开始与王搭档表演相声,并整理了大量的相声材料 。1957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传统相声集《五红图》,两人合著 。1959年1月,与王、雷再生(丹仙演员)、张金印(弦乐教师)等组成东北三省福建前线慰问团,赴前线演出 。“文革”期间被迫停止演出,下乡插队 。1978年3月,吉林省曲艺团恢复建制,重返舞台 。1982年任曲艺团艺术室副主任 。1983年,吉林省戏曲学校成立曲艺系,马敬伯任副主任兼相声老师 。在他任教期间,发表了多篇关于相声表演和理论的文章 。1992年10月从吉林省曲艺团退休 。1997年应邀赴天津参加《中国传统相声集锦》录制,留下珍贵资料 。
马敬伯先生的表演以他的马(李三)风格著称,他擅长贯穿* * * 。代表曲目有《开粥厂》《吹牛家》《大保镖》《白社》等 。50年来,易创作和整理了大量反映社会主义新思想、新生活的相声作品和咨询文章 。
马敬伯可以说是除了之外,唯一一个在马亲自授课的初级演员(据马的弟子说,其中有一部分是因为家族交情才被介绍给世人的,比如高晓林等 。,其中有些是解放后组织起来的,如班德贵、于宝林等 。,而且真正被马传下来的人也不多),但是的才华和他叔叔不一样,所以马的相声风格不如、的好 。
作品
我们听过很多年轻时和王合作的录音,有《吹牛屋》、《大保镖》、《八只猫》(丹仙演员阚泽良辅助),当然应该还有其他的(王还和留下了腹语《叫鸭》) 。但这三段反映出马敬伯的艺术特色是清新活泼、书卷气、快节奏 。尤其是《夸宅》和《八猫图》这两部《清门相声》,更是可以作为后人学习的范本 。下面是这两段 。
“夸宅”是马家的看家节目 。现在流行的方式是从马的祖父恩绪传下来的,后来又经过马的加工整理 。文学性很强(北京赵二的录音还保留着,按照原来的方式表演,可以和马家的版本对比一下) 。其中增加了暗八迷(阿房宫、铜雀台、卧龙岗、大观园、西湖)的通道 。马敬伯的局限是太正确了,演不了小人物的节目,但这种“夸住”的玩笑不适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