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通用化学教学设计( 三 )


不看氢,对于氯而言,最外层有8电子稳定结构,不看氯,对于氢而言,最外层有2电子稳
定结构 。但是,氯毕竟吸引电子能力强,所以,虽是共用电子对,但电子是偏向氯这一边的 。
所以氢显示+1价,氯显示-1价 。
教师:从氯化氢的形成我们可以得到,化合价升降的本质是什么?
学生:不是因为发生了电子的得失,而是发生电子偏移 。
教师:回答刚才老师问大家的问题,化合价升降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电子的得失和偏移
教师:电子的得失和偏移可以用“电子转移”来概括 。(投影)
教师:电子转移分成两种情况,如果是金属与非金属进行反应,就发生电子得失,如果是
非金属与非金属进行反应,发生的是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
教师:怎么给氧化还原反应从本质上定义呢?
学生: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
教师:从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失去电子,化合价会升高,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所
以我们可以将这三组概念归纳一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练习:
2、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该元素
A、一定被氧化
B、一定被还原
C、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D、化合价降为0
小结:对比氧化还原的三个定义(投影)
反应类型
得失氧角度
化合价角度
电子转移角度
氧化反应
得到氧反应
化合价升高反应
失电子(或电子偏离)
还原反应
失去氧反应
化合价降低反应
得电子(或电子偏向)
氧化还原反应
得失氧反应
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电子转移
作业:
1、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其实质是什么?如何判断一个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怎样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并用图表表示
九、板书设计: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1、表观认识:得氧失氧(片面)
2、概念:化合价升降(判断依据)
3、本质:电子转移(本质)
失,升,氧
得,降,还
高一年级通用化学教学设计2
一、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1、引入物质的量的必要性
2、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
3、阿伏伽德罗常数及其应用 。
4、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两个基本公式的应用 。
课时安排:约15~20分钟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认识到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 。
2、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
3、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
过程与方法:
1.培养逻辑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
2.培养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在讲解今天的内容之前,老师先考考大家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请问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啊?
学生答: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 。
嗯,是这样的!物质就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 。
那么这些粒子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呢?
学生答:都很小,都在不停地运动…
对!它们都很小!
我们知道,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 。但是这些微粒都太小,显然我们是不能一个一个将它们取出来进行反应吧!
那大家告诉我,在实验室里我们是怎样取用物质来进行化学反应的啊?
学生答:天平称固体的质量,量筒量液体的体积 。
嗯,虽然我们说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微利之间按一定比例进行的 。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是称取一定质量(g)或者量取一定体积(mL)的化学物质来进行我们需要的化学反应的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微观粒子的数目和物质宏观的质量或者体积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的 。
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探讨它们之间的这种联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