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资料
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 。庄周《南华经》记载的汉阴抱翁老人耻用的桔槔 , 即是竖于井边的提水器械 。随着社会的发展 , 提水工具的使用越来越被重视 , 先后又出现了戽斗、汲筒、龙骨车(又名翻车)和筒车 。戽斗是用粗绳缚于木桶或笆斗的两边 , 两人对立各执一绳 , 将河水汲入田间 。
汲筒是用打通竹节之粗大竹杆 , 相互连接 , 随地势高下 , 用木石支架 , 跨越涧谷 , 引水入田 。龙骨车是用连串的活节木板装入水槽中 , 上面辅以横轴利用人力踏转或利用牛力旋转 , 沟溪河水随板导入田中 。筒车是利用水力运转的原理 , 让竹筒取水 , 流水自转导灌入田 , 不用人力 。
筒车的使用在安康始于南宋郭浩营田时 。恒口千工堰龙口下筒车河是郭浩营田时制筒车引水入渠处 , 故地留“筒车河”之名 。在河东岸崖壁上遗有石刻两方 , 字迹虽已漫漶 , 但依稀仍可认出“奉檄制龙筒车”、“提水入堰”、“灌田”等字样 。
后来发展的高转筒车 , 王祯《农书》描绘的高转筒车 , 属于提水机械 。以人力或畜力为动力 , 外形如龙骨车 , 其运水部件如井车 , 其上、下都有木架 , 各装一个木轮 , 轮径约四尺(明代一尺约合0.32公尺)轮缘旁边高、中间低 , 当中做出凹槽 , 更显凹凸不平 , 以加大轮缘与竹筒的摩擦力 。
下面轮子半浸水中 , 两轮上用竹索相连 , 竹索长约一尺 , 竹筒间距离约五寸 , 在上下两轮之间、在上面竹索与竹筒之下 , 用木架及木板托住 , 以承受竹筒盛满水后的重量 。高转筒车也用人力或畜力转动上轮 。
绑着竹筒的竹索是传动件 , 当上轮转动时 , 竹索及下轮都随着转动 , 竹筒也随竹索上下 。当竹筒下行到水中时 , 就兜满水 , 而后随竹索上行 , 到达上轮高处时 , 竹筒将水侵泻到水槽内 , 如此循环不已 。带动连成串的小竹筒盛水 , 沿水槽而上 , 可在高岸上从低水源地区取水 。
南宋以来 , 筒车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 , 并渐行推广普及 。明、清之际 , 安康各县都可见到筒车 。地方志书多有记载 。诸如平利坝河的筒车垭 , 紫阳县的筒车沟 , 宁陕县汶水河的筒车湾这些至今沿用的地名 , 即可探寻到当年的踪迹 。在汉滨区迎风乡黄洋河畔 , 至今仍可看到筒车风姿 。它们在喷珠溅玉、浇灌农田的同时 , 也成了人们旅游观光的靓丽风景 。
推荐阅读
- 快递出现疑难件是什么意思
- 苹果x屏幕出现放大框怎么办
- 苹果电脑出现嗡嗡声怎么办啊
- 手机上显示hd是什么意思 手机上方出现hd是什么意思
- 交子出现在哪个朝代
- 动物管理局郝运身世第几集 动物管理局郝运身世第几集出现
- 亲爱的热爱的小艾第几集出现 亲爱的热爱的小艾第几集出现的
- 世界上最早的春联是什么 春联一词的由来故事
- 李楠的人物评价
- 12生肖几岁财运最佳?属兔的最早在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