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海域蕴藏着丰富多样的海洋化学资源( 三 )


——粤中盐区 。1982年盐田面积1102公顷,占广东的10.1% 。正常年景原盐产量5万-6万吨 。盐田主要集中在珠江口以东的范和港东岸、考洲洋、大洲岛和捻平半岛南端 。原盐单产可达60吨/公顷,不亚于干热的粤西盐区 。本盐区拥有方便的水运条件,岸线其他社会经济条件也较好,是粤中发展盐业的重点地区 。
(4)广西沿海盐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岸线受河流淡水影响,不宜晒盐,但东部和西部自然条件较好,适宜晒盐 。20世纪80年代,沿海盐田总面积为4267公顷,其中生产面积3235公顷,占总面积的75.8% 。平均年产量约为11.7万吨 。但广西每年各类需用盐接近50万吨,自产盐远不能自给自足,每年尚需从外省调入约70%的原盐 。
广西沿海主要盐场有12个,多属于拥有数百公顷生产面积和数百工人的中小盐场,且多数是在20世纪50-60年代建立的 。长期以来国家对盐场投入少,加之台风灾害多,盐价低,税收重,使得广西沿海盐田严重失修,海堤危险地段多,盐场的抗灾害能力弱,单产低,企业连年亏损,盐工生活十分艰苦 。近年来,国家增加对盐业的投入,提高盐价,建立盐业生产发展基金后,广西海盐业才有了转机 。沿海各盐场在开发盐产品的精深加工、恢复盐化工生产的同时,各地利用盐田广阔的水面优势和剩余劳动力养殖鱼虾、螃蟹等水产品,为盐田的综合利用开创了一条新的途径,这也是广西沿海盐场今后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

推荐阅读